据财联社报道,瑞丰达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办公室已经“人去楼空”,浦东分局经侦支队已经受理案件,并组织投资人现场登记。瑞丰达资产实控人孙伟与日赢控股的实控人李威为夫妻关系,但股权关系尚未明确。瑞丰达资产的规模超过20亿元,旗下部分产品投资了其他私募基金,且频繁现身新三板标的股东名单,被业内质疑用基金资产高位接盘。
中基协显示,瑞丰达成立时间为2016年10月20日,登记时间为2017年5月31日,实控人为邱文龙,注册地在浙江省湖州市,办公地址在上海市浦东新区,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人民币,实缴资本为750万元人民币,共有68只产品在运作,托管人包括招商证券,中信证券、华泰证券、广发证券、中国银河证券等券商。另有知情人士表示,“该私募手法十分恶劣,而且投资人以机构居多,包括一些券商资管、自营等等。”
瑞丰达事件再次将私募行业的监管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。尽管近年来监管层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,但仍然存在监管盲区。私募基金的运作透明度不足,投资者对基金的具体投向和运作情况了解有限。投资者对瑞丰达资产的固定收益承诺抱有过高的期望,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。
“又是一个你图他利息,他图你本金的故事……”
“镰刀无处不在”,投资者需要谨慎,不能只看到“馅饼”,忽视了“陷阱”。
在这场资本的游戏中,没有人能保证永远是赢家,但至少我们可以做到不轻易成为输家。记住,每一次投资决策,都应基于充分的信息和理性的思考,而非盲目的信仰和虚幻的承诺。毕竟,在这变幻莫测的金融市场里,最可靠的“镰刀防护服”,还是自己那颗冷静而智慧的头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