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半年,信托公司根据《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》(下称“三分类”)的通知要求,培育金融市场投资能力。2024年上半年,信托资金投向证券市场的规模合计为8.34万亿元,较2023年4季度末增加1.74万亿元。
在11月21日举办的上海国际信托大湾区特色服务体系2.0暨湾区全景·睿账户发布会上,头部梯队上海信托宣布,家族信托和家庭服务信托较去年同期均实现较大的提升。截至目前,上海信托的家族信托累计成立近10000单,业务规模接近800亿元。
上海信托党委书记、总经理陈兵在会上透露,上海信托的香港子公司上信信托“离岸信托”牌照正式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司注册处批复。以此来看,上海信托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获得QDII、QFII、香港证监会4号和9号牌、香港公司注册处“离岸信托”牌照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资本市场服务牌照“六合一”跨境业务资质的信托公司。
市场风险偏好转向低风险、低波动,高净值客群追求确定性
“过去一年,民营企业客户的家族信托、家庭信托的需求越发旺盛。”汤镇源指出,一方面是,广东地区最大的特点是藏富于民;另一方面,民营企业会经历经济周期。信托具备隔离作用,可以防范个人风险,信托需求自然增加。通过“信托账户”工具,我们为高净值个人客户开展财富专户配置管理,以集中管理投资、降低资金闲置、减少再投资风险。
在利率下行、市场波动增加等挑战下,标品信托市场的收益率也受到一定影响。对此,汤镇源表示,实际上,市场偏好发生了改变。以前投资者的偏好是倒金字塔结构,客户忽视了高风险、高收益率产品的风险,近几年都承受了一定的亏损压力,现在市场更加理性了,投资者偏好转向低风险、低波动的产品。当前,客户最看重确定性。即便产品预期收益率比较低,但客户觉得收益率具有确定性,客户也愿意投资。这类特征在高净值客户上尤为突出。
“面对市场变化,我们需要降低对产品的收益预期,更加追求确定性。我们的投资重心放在多元资产配置,以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率。”汤镇源指出,从操作层面来看,底层资产以固定收益类资产打底,再加一定比例的权益资产,权益部分灵活捕捉股票、可转债、RIETS等资产类别的趋势性机会。团队依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仓位,做好投资的“进攻”和“防守”,比如资本市场向好时适度降低固收占比、增加权益配置,以此为客户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。
短期内,离岸信托的重心在于探索可复制的模式
最近,上海信托的香港子公司上信信托“离岸信托”牌照正式获批,公司从跨境资产管理的1.0时代、正式迈向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综合跨境服务的2.0时代。
“目前拥有离岸信托牌照的信托机构屈指可数。”汤镇源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。在“离岸信托”牌照的加持下,上海信托可提供横跨内地和香港地区的受托业务。通过境内家族信托对多种受托资产进行有效的保护、管理。在财富管理方面,同时,上海信托可提供境外专户管理,还可以通过QDII资质投资境外的优质资产,实现资产全球化配置。
“大湾区是一块试验田。大湾区具备一定的制度优势,为跨境理财通、家族办公室、信托服务等发展创设了有利条件。”汤镇源认为,在刚开展业务的第一年,当下的重点并非业务规模,而是要摸索出可复制的模式。这套模式不仅能在大湾区进行复制,更要为全国性的业务拓展积累经验。
“不同于传统的信托公司收购团队的方式,上海信托将自主搭建团队,创立制度和模式。”汤镇源补充。
家庭信托空间很大,未来将加大与渠道和合作
三分类后,财富管理信托的门槛从家族信托的1000万元降至家庭信托的100万元。
据汤镇源介绍,过去一年上海信托的家族信托与家庭信托业务均实现了快速增长。家族信托形成的时间比较长,市场认知和了解的程度比较高,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;而家庭信托是三分类后正式落定的新品类,起点更亲民,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。
家族信托单笔规模在1000万以上,而家庭信托的规模在100万元,门槛降低也让信托制度能够惠及更广大的群体。在此期间,信托账户可作为财富管理生态圈的连接器,与银行、券商、保险、基金等合作,为客户综合提供现金管理、固收、固收+、FOF、股权投资、医疗康复、养老权益等金融和非金融服务。这也是双赢的过程。
“我们希望跟合作伙伴建立更多的链接,帮他们服务客户。”汤镇源举例,家族信托和家庭信托可以帮助银行零售业务的财富管理转型。银行要想做好财富管理转型,信托业务是个抓手。具体例子,在没有信托介入时,如果客户购买的理财产品出现亏损,客户资金的留存率不稳定。然而,当引入家族信托或家庭信托后,客户资金的黏性得以增强,客户资金能够更有效地留存在银行。